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圣赫利尔 >> 圣赫利尔美景 >> 正文 >> 正文

调教周边捣蛋小国,如何屏蔽其他大国干扰

来源:圣赫利尔 时间:2021/3/23

4月21日推送的文章“美国的千年大计是这样搞定的”,讲述了美国在年面对捣蛋小国哥伦比亚时,如何摆平巴拿马危机。

对此,读者“妩风”和“飘过”在留言中,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担忧:当年的巴拿马问题,主要是美哥关系问题,没有强有力的大国干扰。但今天中国周边的小国问题牵涉复杂的大国问题,似乎更难处理。

但是,不讲不等于不存在。在全球化时代,大国因素无所不在。崛起中的新兴大国在处理小国问题时,必然面对老霸主和其他崛起中大国的干扰。巴拿马问题也不例外。如何避免这种干扰,同样需要积极主动的战略经营,而不是消极坐等大国因素消失。

4月21日的文章因为重点在于通过美哥关系,分析大国对小国行为模式的影响,所以没有涉及大国间如何互动,今天,我们仍以巴拿马问题为例,换一个视角,跳出单纯的美哥关系,到一个更大的棋局中去看美国的战略运筹。

我们知道,美国诞生、发展于英帝国主导的霸权体系之中,并最终取而代之。

※列克星敦枪声

美国建国是通过八年对英抗战实现的;建国后打的第一场针对大国的外战,还是和英国打的,这就是年的美英战争。这场战争有时候也被称为第二次美英战争或第二次独立战争。美国著名军史学家莫里斯干脆把独立战争向前延伸到年,向后推到年,称为广义的独立战争。认为美国是经历了年战争的淬火后,才真正实现了独立。

※年战争中的新奥尔良战役

这样说来,美国有一千个理由和英国继续干下去,英国也有绝对的理由继续围堵、打压新生的美国。但事实的发展恰恰相反。

通过年到年的持续较量,美英同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美国是个打不死的小强,要征服这个国家就必须深入北美大陆,打一场持久性的全面陆地战争。英国归根结底是一个海权大国,并不具备在北美大陆打赢这样一场战争的能力。真正具备这种能力,可以彻底征服北美的,是欧洲大陆上的陆权强国。但是,这样的一个陆权强国一旦征服了北美,就可以升级成陆海双元帝国,实现对英国的全面包围。好在大西洋的制海权掌握在英国手中,只要这扇门是关闭的,那些陆军强国一个也到不了美洲。

换言之,英国为了自身的利害,必须关闭大西洋之门,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安全保障。

当然,保护美国安全不等于帮助美国发展,更不等于允许美国可以随便发展。

英美关系最微妙的地方就在于,英国的霸权建立在对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掌控之上,建立在阻止欧洲大陆统一之上。假如美国跑到大西洋上去建设大海军,去和欧洲大陆上的国家搞针对英国的合纵连横,两国一定爆发冲突。英国虽然征服不了美国,却可以使用海权、金融、商贸和技术管控等多个杠杆,让美国的日子越过越艰难。

美国的治国者们一旦认清了这个事实,就明确了绝不介入欧洲事务,也绝不去大西洋上发展大海军的“孤立主义”。这个宣言,表面上是美国版的互不干涉内政宣言,实际上却是一个对英国求妥协、某合作的宣言。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美国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谨慎地活动在英国默许的范围内,不冒头,不挑衅,不捣蛋。但与此同时,美国先是靠西进运动,一路扩张到太平洋,拥有了战略性的第二海岸线。接着,美国又发起海权西进,在大英帝国鞭长莫及的太平洋上纵横驰骋,开始从反方向进入亚洲。与此同时,还在美洲搞起如火如荼的门罗主义。在字面上,门罗主义是孤立主义的扩大。实质却是扩大英美合作范围,阻止欧洲大陆上的那些陆军强国到西半球来谋求海外军事基地。

这个时期可以称为美国版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韬光养晦”是对霸主国英国的,“有所作为”是对印度安人、夏威夷、西班牙等一切非霸主国的。

但是,随着美国开始介入亚洲事务,美英之间就很难再韬光养晦了。庆幸的是,这个时候在欧洲相继出现了两个直接挑衅英国霸权的傻二,先是沙俄,后是德国。而美国虽然有了战略性的第二海岸线,但是这个第二海岸线和第一海岸线是割裂的。恰在这个时候出了个好大喜功但又眼高手低的法国,它在北非搞苏伊士运河,又在美洲搞巴拿马运河。结果,两个运河一个也没开成。最后,苏伊士运河被英国接手,巴拿马运河则被美国接手。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决定利用欧洲列强互相制衡的天赐良机,断然出击,搞定巴拿马运河,一举奠定全新的战略格局。

从一开始,英国对这个运河就非常纠结。因为这种战略性运河,是影响全球海权的锁钥。英国作为海上霸王,一贯奉行网结战略,就是要把全球的地缘要点都上一把锁,然后让大英帝国海军当钥匙。这就是德意志著名经济学家兼战略家李斯特所指出的:

“英国掌握了每个海洋的钥匙,对每个国家都安置了一个岗哨:对德国的是黑尔戈兰,对法国的是根西岛和泽西岛,对北美居民的是新斯科舍和百慕大群岛,对中美洲的是牙买加岛,对所有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是直布罗陀、马耳他和伊奥尼亚群岛。它拥有通往印度的两条航线上的每一个战略要点,只有它正在努力争取的苏伊士地峡除外;它以直布罗陀控制地中海,以亚丁控制红海,以布什尔和卡拉齐控制波斯湾。它只需将达达尼尔海峡和松得海峡、苏伊士地峡和巴拿马地峡拿到手,就能够随心所欲地开放或关闭每个海洋和每条海上通道。”

※不列颠帝国控制的海上要点与航线

如果能把巴拿马运河控制在自己手中,显然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与此同时,新崛起的德国也急于介入美洲事务。哥伦比亚的那个花瓶国会,何以在年敢于突然挑衅美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德国游说集团的挑拨,同时又意识到,英、德有可能介入,所以这个小国才敢于去挑衅美国。

也可以说,当时的老罗斯福在决定强硬处理巴拿马问题时,是面临着很大风险的。

为什么最后没有发生区外大国的介入,而呈现出美国单虐哥伦比亚的一边倒,原因其实在于:

1,当时正值日俄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东北亚问题风云激荡,如果对付俄国,又如何推动日俄开战,占据了英国相当的外交精力。

2,年,威廉二世罢免俾斯麦,开始搞所谓的“世界政策”,乱搞殖民地,发展大海军——还是一支活跃在大西洋上的大海军,英德关系迅速吃紧。相反,美英关系经历了百年经营,虽然常常打嘴仗,但实质问题上早形成了斗而不破甚至根本不斗的深层默契。

3,当时的德国还不具备大规模单独介入巴拿马问题的远程兵力投送能力,美国却享有地利之便。但是,如果让德国在巴拿马获得立足点,整个态势就会完全逆转,属于不进则退的问题。仅从对德角度,也不能坐视哥伦比亚捣蛋。

4,就在巴拿马危机爆发的前一年,刚刚发生了委内瑞拉危机。德国联合英国介入委内瑞拉内乱,实质是试探门罗主义的底线。如果美国认怂,结果绝不仅仅是美国威望扫地,更将发生连锁反应,这就是老罗斯福所说的:“德国意欲占领委内瑞拉的某个港口,将其变成一个加强防卫的军队集合地……目的是采取某个策略控制将来的巴拿马运河。”

※在委内瑞拉危机中进行“炮舰外交”的部分德国战舰

也可以说,这是萨摩亚危机之后,美英德三角关系,再度面临的一次战略性严峻考验。虽然当时美国海军还很弱小,但老罗斯福依然摆出了不惜一战的姿态,并启用了美西战争的海战英雄杜威将军。在外交上,则对德不断施压,对英努力协调。最终,美国巧妙的实现了对英和解,孤立了德国,迫使后者选择了让步。

※在委内瑞拉危机中与英德海军对峙的美国海军战舰

委内瑞拉危机在年12月落幕,巴拿马危机在年8月开幕,也可以说是德国不甘心认输的再挑衅。但是,这次德国实在是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从刚刚结束的委内瑞拉危机中吸取教训。美国当然也就只能毫不客气地顺势再打德国一个耳光!

5,在前述背景下,老罗斯福审时度势,决定利用英国不会、德国不能大举介入的短暂机遇,一举肢解哥伦比亚,这首先是对时机的敏锐把握,其次是坚定决心的展现,最后更是手段高明的体现。而这种高明的手段,正如“美国的千年大计是这样搞定的”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并非单纯的高层决策高明,而是美国在决策程序、人才储备、预案制定、跨部门协调、基层主动精神等多个层面优势聚合的结果。这种优势同样不是天生的,是一代代人在一次次磕碰中探寻出来的,打拼出来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大国没有介入,还是小国无力反抗,都是主动经营的结果,而不是天生、坐等的结果。机遇和胜利之神,永远只向有准备者微笑。遥想当年,英军长驱直入,把华盛顿烧成一片火海的时候,美国真是何其之弱。但是,能够跳出历史的感情局限,理性参与大国牌局,才有新霸主的诞生。

※年战争中英军焚毁美国总统府

站在年巴拿马危机这个节点上,前望美国对夏威夷的控制,对西班牙的热战,对委内瑞拉危机的处理。每一次,美国都是通过长期的准备,再加短线的判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在大国愣神、打盹、互拽手脚的间歇期,利用小国捣蛋的自作聪明,势险节短,快速制造既成事实。从而在小国治理中,一步步成为西半球唯一强国。等到日俄战争、一战、二战彻底改变世界格局,逼得老霸主只能登门求救的时候,霸权的禅让就已经水到渠成了。当伦敦在德国轰炸机群的轰鸣中颤栗时,当英美联手抗击强敌时,再回望当年北美的遍地狼烟,华盛顿特区的一片火海,反而成了大历史格局中不打不相识的开幕。

※年,德军空袭伦敦

回看那些辛苦推墙的反霸主国家,如法兰西,如俄罗斯,如德意志,如意大利,如日本,哪个不是替美国做了踏脚石!最后,墙倒了,推墙者砸倒,美国的高墙自动建成。这是大国政治史中的一段传奇,更是我们作为新生大国需要认真学习的一个课程。道义和感情非常重要,但如果道义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感情迷惑了我们的理性,我们就会混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边界,从而找不到真正的崛起之路。

王鼎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naerduoer.com/shlemj/5795.html